广州柏德口腔院长简·安德鲁斯·弗朗兹:30年专注高难度种植牙的德籍
在广州天河区的柏德口腔门诊部,有一位会说流利中文的德籍院长——简·安德鲁斯·弗朗兹(Jan Andreas Franz)。这位从业30年的种植牙,用德国精密技术与本土化服务,帮助数千名缺牙患者重获咀嚼自信。
从德国洪堡大学到广州的跨界医者
简院长的求学履历堪称豪华:先后就读于德国洪堡大学、雷根斯堡大学和爱尔福特大学三所学府。2010年来到后,他成为广州首批在卫生系统正式注册的外籍牙医之一。不同于短期坐诊的外国,他选择在广州定居,并考取医师资格证书,真正实现了技术扎根。
"种植牙不是品,应该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基础医疗。"带着这样的理念,简院长将德国的即刻种植技术与人的颌骨特点相结合,出更适合患者的术式。在柏德口腔的诊室里,挂着他参与编写的《All-on-4种植技术临床应用》学术论文。
半口/全口种植的破局者
遇到骨量不足的老年人、多次种植失败的患者,简院长常能给出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。去年一位72岁的阿姨,因骨质疏松被多家机构拒绝,简院长采用倾斜植入技术,仅用6颗种植体就完成了下半口固定修复。
他的手术室总备有三大"法宝":德国卡瓦影像系统用于术前测量,瑞士士卓曼种植体长期稳定性,以及他自己改良的微创器械。这种组合让复植手术时间缩短30%,术后肿胀期平均减少2天。
德国标准遇上岭南温度
虽然保持着德国人特有的严谨——每个病例必须做1:1石膏模型研究,但简院长诊室的氛围却很轻松。护士们说,他总能记住老患者的家乡口味,潮汕患者会收到单丛茶,四川客人则备有菊花茶。
这种人文关怀延伸术后管理。所有种植患者都会收到中德双语的护理手册,复诊时简院长会亲自检查并演示巴氏刷牙法。有位香港患者笑称:"他比我更关心我的假牙清洁。"
技术下沉的践行者
在高端种植领域,简院长坚持"该省则省"的原则。对于适合使用韩国登腾系统的患者,他会明确告知"没必要多花1万元选欧洲品牌";但遇到骨质特殊病例,他又会坚持使用更贵的个性化基台。
这种务实作风吸引了不少港澳患者专程前来。一位澳门甜品师在术后三个月复查时说:"原来德国医生不只擅长做精密手表,还能做出比真牙还好用的'第三副牙齿'。"
学术与临床的双重深耕
除了日常接诊,简院长每月会举办两场医护人员培训,将德国的标准化流程本土化。他主导的"无牙颌即刻负重"课题,已帮助机构将传统3-6个月的修复周期缩短48小时内完成。
对于想找简院长面诊的患者,柏德口腔前台建议提前1-2周预约。虽然院长坚持每天限号10个,但每位患者都能获得30分钟以上的详细沟通时间。正如他常说的:"好的种植牙不是流水线产品,应该是量体裁衣的艺术品。"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