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牙后注意事项:口腔外科医生想告诉你的7件事
躺在牙科椅上的那一刻,很多人才突然意识到:原来拔牙不只是"一拔了之"。作为口腔外科临床中常见的操作,拔牙前后的科学护理直接影响着愈合速度。今天我们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那些医生反复叮嘱却被患者忽略的关键细节。
术前准备比想象中重要
预约上午拔牙是明智的选择。人体在上午的凝血功能较好,且万一出现特殊情况,白天更容易获得医疗支持。记得吃顿营养均衡的早餐,低血糖状态下拔牙可能引发晕厥。但要注意,如果是全麻手术则需要严格禁食。
女性需避开生理期,这个阶段凝血功能下降,出血风险增加。长期服药者要提前准备药物清单,特别是抗凝药物可能需要调整。抽烟的人少在术前24小时戒烟,尼古丁会影响创面愈合。
拔牙过程其实分三步走
很多人以为医生"一使劲"牙齿就出来了,实际规范操作包含完整流程。首先是局部消毒,接着注射麻醉剂时会先表面麻醉减轻进针感。现代麻醉技术下,95%的患者只会感觉到牙龈被触碰的压力。
分离牙龈和摇松牙齿的过程为关键,的医生会控制力度避免损伤邻牙。后使用无菌纱卷创面,这个步骤直接关系到后续止血。整个流程通常在20分钟内完成,复杂阻生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。
止血棉千万别咬太久
医生放置的止血棉通常在30-40分钟后就该取出。有人误认为咬得越久越好,实际上超过1小时反而可能血凝块。唾液带血丝是正常现象,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持续涌出的鲜血。
有个简单判断方法:将干净纱布对折咬住,如果15分钟后渗透超过3/4面积就需要医生。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吸吮动作,连喝水都要小口吞咽。
冷敷热敷大有讲究
冰袋要隔着毛巾使用,每敷15分钟休息5分钟,过度冷敷可能冻伤皮肤。关键的时间节点是术后48小时——之前冷敷止血消肿,之后改为热敷促进循环。
很多人在第三天突然肿得更明显,这是正常的炎症反应高峰。如果伴随剧烈跳痛或皮肤发烫发亮,则需要排除感染可能。正常肿胀一般在第5天开始明显消退。
饮食要循序渐进
当天推荐常温流食,酸奶、豆浆比果汁更合适。第二天可以尝试嫩蛋羹、土豆泥等半流质,记住用非手术侧咀嚼。直到拆线前都要避免硬脆、粘性及过热食物,年糕、坚果这类"高危食品"少两周后再碰。
有个实用建议:准备些婴儿辅食,它们的质地和温度都非常适合术后食用。切记不要用吸管,负压可能使血凝块脱落。
这些症状才需要复诊
轻微不适和口臭是正常现象,但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:疼痛在3天后突然加剧;口腔有异味伴随灰白色分泌物;张口度持续小于两指;术后发热超过38℃。
特别是糖尿病患者、免疫功能低下者更要密切观察。现代口腔外科有各种应对方案,比如激光理疗、生物敷料等都能有效促进愈合。
长期护理影响未来选择
缺牙区牙龈完全愈合需要3-6个月,这期间邻牙会逐渐倾斜。建议在术后2周后修复方案,种植牙好在骨量充足的黄金期进行(通常术后3-6个月)。
即使暂时不修复,也要注意清洁缺牙区。残存的食物残渣可能引发邻牙龋坏,用小头软毛牙刷轻轻打圈清洁即可。记住,科学护理能让每次治疗都成为健康投资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