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要趁早,别等牙齿“”才后悔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子?这可能不是“上火”,而是牙周在向你求救。牙周病被称为“沉默的口腔”,初期不痛不痒,等出现松动、移位时,往往已错过佳干预时机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的口腔问题。
你的牙龈健康吗?自测牙周病的5个信号
1. 刷牙出血:健康的牙龈不会轻易出血,如果连续3天出现血丝,要警惕;
2. 口臭加重:牙菌斑堆积会产生硫化物,普通漱口水难以消除;
3. 牙龈红肿:正常牙龈呈淡粉色,发红肿胀说明存在炎症;
4. 牙齿变长:其实是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;
5. 咀嚼无力:像啃不动甘蔗这类纤维食物,可能是牙周支持力下降。
洗牙≠牙周治疗,别再混淆了
很多人以为“每年洗次牙就万事大吉”,其实对于已形成的牙周病,常规洗牙只能清洁表面。真正的牙周治疗分三步走:
阶段:基础治疗
通过超声洁治+手工刮治清除牙龈下3mm内的牙结石,必要时配合局部用药,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-4次复诊。
第二阶段:手术干预
对于牙周袋深度超过5mm的情况,可能需进行翻瓣术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手段。
第三阶段:终身维护
治疗后每3-6个月需复查,就像汽车保养,定期维护才能延长疗效。
关于牙周治疗的3个认知误区
误区1:“治疗后会牙缝变大”
其实牙缝是被结石填满的假象,清除后反而能阻止进一步萎缩。
误区2:“牙齿不疼不用治”
牙周炎疼痛往往出现在晚期,等到牙齿松动时可能保不住牙齿。
误区3:“孕妇不能做治疗”
妊娠期激素变化更易引发牙龈炎,孕中期(4-6个月)反而是治疗窗口期。
日常养护的黄金法则
1. 升级你的刷牙工具: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配合牙缝刷清洁牙龈缘;
2. 学会“巴氏刷牙法”:牙刷倾斜45度,短距离水平颤动,每次少2分钟;
3. 善用冲牙器:尤其适合戴牙套或牙齿拥挤人群;
4. 戒烟:吸烟者牙周炎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;
5. 控制慢性病:糖尿病等会加速牙周组织。
这些情况建议立即就医
• 牙龈自动出血(非刷牙刺激);
• 牙齿出现明显松动或移位;
• 牙龈溢脓伴口腔异味;
• 牙齿咬合时疼痛不适。
记住:牙周治疗就像救火,越早干预越能保住“地基”。下次洗牙时记得让医生做次的牙周探诊检查,别等到牙齿“集体辞职”才后悔莫及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