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口腔科:守护孩子牙齿健康,家长必须知道的5件事
孩子从颗乳牙萌出开始,口腔健康就牵动着每位家长的心。儿童口腔科不同于牙科,它需要更细致的护理和更的干预。作为家长,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的关键知识,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,避免未来复杂的牙齿问题。
1. 乳牙蛀了要不要治?别等换牙!
许多家长认为“乳牙迟早要换,坏了也不用管”,这是大的误区。乳牙从6个月左右萌出,到12岁左右才会全部替换完毕,它们承担着咀嚼、发音、引导恒牙生长的重要功能。如果乳牙龋坏,可能导致恒牙排列不齐、牙根发育异常,甚影响颌骨发育。
儿科牙医建议:从颗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清洁,发现黑点或龋洞及时就诊。早期补牙只需几分钟,若拖延到牙髓炎,孩子可能需要根管治疗甚拔牙。
2. 窝沟封闭:6岁牙齿的“防弹衣”
6岁左右,孩子会长出颗恒磨牙(六龄齿),这颗牙终身不换,却是容易龋坏的牙齿。它的咬合面有许多深窝沟,食物残渣极易残留。窝沟封闭是用树脂材料填平这些沟壑,形成保护层,降低80%的龋齿风险。
佳时机:六龄齿完全萌出且未蛀坏时(通常6-8岁),操作且快速,孩子配合度极高。
3. 牙列不齐别急着戴牙套
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牙齿不整齐就焦虑,但儿童正畸有黄金时间窗。7-9岁是功能性矫正的佳阶段,通过矫治器调整颌骨关系;12岁后恒牙列基本成型,才适合固定托槽矫正。
特别注意:长期口呼吸、咬铅笔等不良习惯会导致“地包天”或龅牙,应尽早到儿童口腔科评估,而非盲目等待换牙结束。
4. 涂氟不是一次管终身
氟化物能增强牙齿抗酸能力,但儿童涂氟需要定期进行。根据患龋风险,每3-6个月一次的涂氟(使用高浓度氟保护漆)是佳选择。日常使用含氟牙膏(3岁以上)也必不可少,但要注意用量——豌豆大小即可。
重要提醒:涂氟前需由医生评估牙齿清洁度,如果已有牙结石或大量软垢,需先洁牙再涂氟。
5. 看牙恐惧?儿童牙医有妙招
孩子抗拒看牙往往源于陌生环境。儿童口腔科会采用行为诱导技术:诊室布置成卡通主题,医生使用“小镜子找宝藏”“给牙齿洗澡”等游戏化语言,治疗椅缓慢调整角度减少不适感。对于极度紧张的孩子,还可采用镇静等方式。
家长可以这样做:就诊前避免说“别怕”“不疼”等暗示性语言,用“我们去认识牙医叔叔”等正向表达;就诊好只做简单检查,建立信任后再治疗。
从小建立牙齿健康档案
建议孩子每3-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,医生会记录牙齿发育情况,及时发现多生牙、缺牙等问题。保留完整的牙科档案,对后续正畸或智齿拔除都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记住:预防永远比治疗更轻松。每天2次刷牙(家长协助到7岁)、使用牙线清洁牙缝、控制甜食频率——这些简单习惯,能让孩子受益终生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