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是什么?你需要了解这些常识
当牙齿上出现小黑点,吃东西时突然一阵酸疼,很多人会意识到:可能蛀牙了。龋齿填充就是牙科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,俗称"补牙"。它就像给牙齿打补丁,把被细菌腐蚀的部分清理干净,再用特殊材料填平,让牙齿原有形态和功能。
哪些症状提示你需要做龋齿填充?
牙齿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是早的信号。随着龋坏加深,吃冷热食物时会有短暂刺痛,时甚不碰也会疼。这时千万别抱着"忍忍就过去"的想法,及时就诊能避免后续根管治疗的麻烦。临床上见过太多患者,因为拖延治疗,终小洞拖成大问题,既多花钱又遭罪。
现在常用的补牙材料有哪些?
目前主流材料有三种:玻璃、复合树脂和银汞合金。玻璃对牙髓刺激小,适合儿童乳牙;复合树脂颜色接近真牙,前牙修复;银汞合金强度高,但美观度差。具体选哪种,需要医生根据龋洞位置、大小和患者需求综合判断。现在大医院基本淘汰了银汞材料,更多采用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新型树脂。
补牙过程到底疼不疼?
这是患者关心的问题。其实在正规医疗机构,整个操作都在局部麻醉下进行,磨牙时多有点酸胀感。真正需要忍耐的,是治疗时要长时间张嘴。如果特别紧张,可以和医生沟通,现在有些诊所音乐耳机或减压玩具帮助放松。记住:越早处理,治疗过程越轻松。
补完牙后要注意什么?
刚补完2小时内不要进食,24小时内避免用补牙侧咬硬物。树脂材料完全硬化需要时间,马上咀嚼可能导致填充物脱落。如果发现补牙后有持续敏感或咬合不适,要及时复诊调整。日常护理要用含氟牙膏刷牙,牙线清洁牙缝,这些才是延长补牙寿命的关键。
为什么同样补牙价格差这么多?
费用差异主要来自材料和操作难度。前牙美容树脂填充通常比后牙功能修复贵;深龋需要垫底保护牙髓的,比浅龋复杂;部分高端诊所采用的进口流动树脂,成本确实更高。但要注意,价格不是标准,医生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填充体能否长期使用。
关于龋齿填充的常见误区
有人说"补过的牙管不了一辈子",这是误解。维护得当的填充体能用很多年,关键是定期检查;还有人认为"小洞不用补",实际上龋齿不会自愈,越早处理损伤越小;更别信"牙膏能修复蛀牙"的,已经形成的龋洞必须治疗。
如何降低蛀牙风险?
除了早晚刷牙,建议每半年洗牙一次,医生能发现你自己看不到的早期龋坏。控制甜食摄入频率比控制总量更重要,吃完及时漱口。儿童可以做窝沟封闭,成年人必要时可用含氟漱口水。记住:预防的花费永远比治疗更划算。
牙齿问题无小事,发现异常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,切忌自行判断或听信偏方。保持良好口腔习惯,才能让补过的牙齿用得长久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