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早期不痛不痒?你可能已经错过佳治疗时机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咬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作为仅次于龋齿的口腔常见病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0%,但主动就诊者不足20%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悄悄摧毁牙齿的"隐形"。
你的牙龈正在经历什么
健康的牙龈呈现淡粉色,紧贴牙面不易出血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,细菌会刺激牙龈出现炎症反应:先是牙龈边缘发红肿胀(牙龈炎阶段),继而牙槽骨(牙周炎阶段)。就像房屋地基被掏空,牙齿终会松动脱落。
这个过程往往不伴随剧烈疼痛,所以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就医。临床常见的误区包括:把牙龈出血归咎于"上火",用止血牙膏掩盖症状;认为洗牙会导致牙缝变大,反而加速牙齿脱落。
这些症状占两条就要警惕
1. 刷牙/啃硬物时牙龈出血
2. 口腔长期有异味,漱口难消除
3. 牙龈颜色暗红,触碰易出血
4. 牙齿看起来"变长"(牙龈萎缩)
5. 牙齿松动或移位
6. 咬合无力或疼痛
特别提醒吸烟人群:尼古丁会收缩血管,掩盖牙龈出血症状,等发现问题时往往更。
治疗不是洗牙那么简单
根据病情程度,治疗分为四个阶段:
基础治疗:全口洁治(洗牙)+龈下刮治,清除牙结石和菌斑,必要时配合抗生素凝胶。
手术治疗:针对深牙周袋,进行翻瓣术、引导组织再生术等,有些需要植入骨粉。
修复治疗:对松动牙进行固定,缺失牙种植修复(需先控制炎症)。
维护期:每3-6个月复查,清洁+口腔卫生指导。
日常护理的黄金法则
1. 使用巴氏刷牙法(45度角震颤刷牙龈沟),配合牙线/冲牙器清洁邻面
2. 选择小头软毛牙刷,牙膏含氟即可,不必追求"止血"功能
3. 每年1-2次洁牙,吸烟者建议每半年一次
4. 糖尿病等系统疾病患者需更严格控制牙周炎症
需要澄清的是:规范的洗牙不会损伤牙釉质,牙缝变大是因为清除了长期堆积的牙结石。就像打扫房间后,原先被垃圾占据的空间显露出来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Q:治疗需要多少次?
A:轻度病例2-3次完成基础治疗,中重度需4-6周分次处理,手术病例需要住院。
Q:能吗?
A:已的牙槽骨不可逆,但通过治疗可控制进展。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管理,牙周病也需要终身维护。
Q:种植牙前为什么要先治牙周炎?
A:炎症环境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炎,相当于在沼泽地上盖房子。
别让忽视付出更大代价
除了导致牙齿脱落,牙周病还与多种疾病相关:细菌可能进入循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;影响血糖控制;孕妇可能增加早产概率。治疗费用方面,早期洁治仅需几百元,发展到需要手术时费用可能上万,而缺牙修复费用更高。
下次见到牙刷上的血迹,别简单归咎于"牙刷太硬"。给牙龈做个体检,也许能挽救未来十年的咀嚼功能。记住:对待牙周病,预防投入1块钱,相当于治疗省下100块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