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是什么?为什么你的牙龈总出血?
早上刷牙时,水池里突然出现一抹红色;吃苹果时,果肉上留下淡淡的血印——这些可能是牙周问题的早期信号。牙周治疗并非洪水猛兽,而是帮我们留住牙齿的健康防线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容易被忽视却关重要的口腔健康话题。
牙龈出血不是小事
很多人觉得牙龈出血是"上火",喝点凉茶就能好。事实上,持续出血往往意味着牙龈炎已经找上门。当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,就会引发炎症反应,这时候牙龈会变得红肿脆弱,轻轻一碰就会出血。如果不及时处理,炎症可能向深层发展,终演变成更的牙周炎。
牙周病的三个阶段
阶段牙龈炎还停留在牙龈组织表层,通过洁牙和日常维护完全可以逆转。当进展到早期牙周炎时,细菌已经开始牙槽骨,这时候可能需要做龈下刮治。的情况是牙周袋深度超过5mm,牙齿出现松动,这时就需要更复杂的治疗手段了。
治疗怎么做?
现代牙周治疗已经发展得很成熟。基础治疗包括超声波洁治和手工刮治,医生会用器械清除牙齿表面和根面的菌斑结石。对于较深层的感染,可能采用局部麻醉下的根面平整术。近年来,激光辅助治疗也被应用于部分病例,能更地清除病变组织。
治疗过程痛不痛?
这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。现在的麻醉技术已经能做到基本,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表面麻醉或局部注射麻醉。治疗后1-2天可能会有轻微敏感,这些都是正常现象。比起牙周炎发作时的持续疼痛,治疗带来的短暂不适完全可以接受。
治疗后如何护理?
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吸烟、饮酒和进食刺激性食物。日常护理要掌握"2+1"原则:每天刷牙两次,每次不少于2分钟;配合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;定期做口腔检查。记住,牙周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,后续维护同样重要。
几个常见误区
"洗牙会让牙缝变大"——其实牙缝一直都在,只是之前被牙结石填满了。"牙齿松动不能治疗"——适时干预能阻止病情恶化。"治疗一次就够"——牙周病需要终身管理。这些错误认知可能会延误佳治疗时机。
早发现早干预
牙周病初期症状不明显,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。如果发现牙龈颜色变深、口腔异味持续、牙齿松动等情况,更要及时就医。及时治疗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避免引发全身性疾病的风险。
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道防线,牙周治疗不是简单的"洗洗牙",而是系统的健康管理。与其等到牙齿松动才后悔,不如从现在开始重视牙龈发出的每一个警示信号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