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:容易被忽视的口腔"沉默"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咬苹果留下血印?这些可能不是简单的"上火",而是牙周病发出的警告信号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威胁,牙周病在我国中发病率高达70%以上,却常因早期不痛不痒被忽视,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口腔"沉默"的真面目。
牙周病是怎么一步步毁掉牙齿的
牙周病始于牙龈边缘堆积的牙菌斑。当口腔清洁不到位,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黏性薄膜,逐渐硬化成牙结石。这些细菌会刺激牙龈,初期表现为刷牙出血(牙龈炎阶段)。若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,牙槽骨,形成"牙周袋"。随着支撑牙齿的骨质流失,牙齿就像失去地基的房屋,终松动脱落。
值得警惕的是,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年而无明显疼痛。很多人直到咬不动食物、牙齿移位才就诊,此时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,治疗难度和费用都大幅增加。
这些症状可能是牙周病前兆
• 刷牙或使用牙线时牙龈出血(非外伤性)
• 牙龈持续性红肿,触碰有疼痛感
• 口腔异味难以消除
• 牙齿看起来变长(牙龈退缩)
• 牙齿松动或咬合无力
特别注意:吸烟者牙龈出血症状往往不明显,更易延误治疗;糖尿病患者牙周病进展更快,需格外关注口腔健康。
为什么定期"洗牙"不是过度医疗
很多患者疑惑:"每天认真刷牙为什么还要洗牙?"事实上,即使规范的刷牙也只能清除60%的牙菌斑,隐蔽部位的牙结石必须通过器械清理。口腔科医生建议:健康人群每年应进行1-2次洁治(俗称洗牙),而牙周病患者需要每3-6个月接受维护。
值得注意的是,规范的牙周治疗包含四个步骤:
1. 基础治疗(洁治+龈下刮治)
2. 手术治疗(中重度患者需翻瓣清创)
3. 修复治疗(松牙固定/缺失牙修复)
4. 终身维护(定期复查)
预防牙周病的三个关键动作
1. 改良巴氏刷牙法: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小幅水平颤动,每个牙面刷8-10次。切记"大力出奇迹"反而会损伤牙龈。
2. 牙线使用不可替代:牙刷无法清洁牙缝,建议每晚使用牙线或牙缝刷。出血说明该区域已存在炎症,更应坚持清洁。
3. 控制危险因素:吸烟会加速牙槽骨吸收;高血糖会加重感染;压力过大会降低免疫力。建议每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孕期女性更需加强牙周护理。
关于治疗的两个认知误区
误区一:"治疗一次就能"
牙周病像高血压、糖尿病一样需要终身管理。即使完成系疗,如果忽视日常维护,细菌会在6-8周内重新定植。
误区二:"掉牙后种牙就能解决问题"
的牙周炎会导致骨量不足,直接影响种植牙。临床数据显示,未经控制的牙周病患者种植体比健康人群高3倍。
后提醒:如果出现持续口臭、牙龈脓包、牙齿移位等情况,请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口腔科就诊,切勿相信"偏方治牙周"的说法。早期干预不仅能保住牙齿,还能省下后续高昂的修复费用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