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牙要不要趁早?这5种情况建议立即处理
女士近总感觉后槽牙隐隐作痛,原本打算忍到年底体检再说,结果半夜突然肿起半个腮帮子。像这样的情况,在口腔科几乎每天都能遇到。今天我们就来,什么样的牙齿该拔?什么时候拔合适?
这些信号提醒你该看牙医了
当牙齿出现以下情况时,越早处理越能避免后续麻烦:反复发炎的智齿像颗定时炸弹,可能引发周围组织感染;龋坏到牙龈以下的残根,会成为细菌温床;外伤导致的纵向裂牙,保留价值往往不大;矫正需要腾位置的健康牙,选择合适时机很重要;影响咀嚼功能的松动牙,留着反而加速邻牙损耗。
上午拔牙真的更好吗?
老一辈常说"拔牙要赶早",其实有一定道理。人体血压在上午相对稳定,凝血功能较好,术后观察时间也更充裕。但现代医疗条件下,只要避开生理期、急性炎症期等特殊时期,下午拔牙同样。关键是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术后严格遵医嘱。
拔牙过程比你想象的简单
很多人对牙科椅的恐惧源于想象。现在正规机构都会先拍片评估,采用局部麻醉完全。医生手法娴熟,普通牙齿几分钟就能完成,复杂智齿也不过二十分钟。术中感受到的只是轻微牵拉感,完全不必紧张。
术后护理记住3个关键点
咬紧棉球30-40分钟帮助止血,24小时内别漱口刷牙;前三天冷敷能有效减轻肿胀,饮食从温凉流食逐渐过渡;避免剧烈运动和烟酒刺激。如果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,要及时复诊。
缺牙不补的隐形代价
有人觉得少颗牙无所谓,其实长期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、对颌牙伸长,引发咬合紊乱。后牙缺失还会影响咀嚼效率,增加胃肠负担。一般建议拔牙后3个月左右,就要考虑种植或修复方案。
特别提醒:孕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尽量避免拔牙,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指标再处理。现在很多机构都拔牙前的评估,提前能省去不少麻烦。


